未來5年,上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,需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的制度設計,讓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。
上海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,加緊建設金融服務中心,金融服務業急盼“政策甘霖”。全國人大代表,上海富申評估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樊蕓掏出名片,一臉無奈地說:“名片上有‘集團’二字,公司升集團,企業整合了資源,的確是做大了,但監管部門中存在的‘多頭管理、條塊分割、行業割據’,卻讓人頭疼。”
評估咨詢公司的業務內容涵蓋工程咨詢、工程審計、注冊審計等6大行業領域,公司雇傭的房地產估價師、造價工程師、注冊會計師、信用評估師,都要通過嚴格的準入考試獲得國家職業資格。但是,依照目前的政策,評估咨詢公司企業名稱中,必須出現所從事的業務內容,法人代表必須由取得相應執業資格的人員擔當。
如此一來,評估公司各業務部門必須拆分,“升級”為獨立的法人公司,每個公司都得“復制”一套公司財務和行政部門。“這種管理方式實在不利于中介服務業服務于金融中心建設。”樊蕓說,與此同時,典當、評估、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服務業企業受到過多政策束縛,股東間不能相互融資,不能吸收儲蓄,都制約了金融服務企業的持續發展。
更重要的是,金融服務業內還需進一步規范行業監管。樊蕓坦言,公司承攬業務會碰到一些部門不規范操作的“行業潛規則”,“我們要堅持做講誠信的評估企業,期盼政府規范行業監管,為金融服務業創造更清明、寬松的發展環境。” |